近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其中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18日创下2014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原油供需趋紧局面2022年或将持续,从而对油价形成支撑,但对于油价会否长期持续走高,各方观点存在分歧。
三大主因推高油价
专家普遍认为,近期油价走高主要受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新冠疫情措施缓解以及产油国产量不足影响。
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17日发生油罐车爆炸和机场工地火灾。外界认为,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阿联酋原油供应面临真实的中断风险。另外,连接伊拉克与土耳其的一输油管道19日因爆炸短时间中断、俄罗斯与乌克兰紧张关系尚未缓和等也加剧了市场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担忧。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中文EMBA学术主任傅强表示,市场对地缘冲突升级产生极大焦虑,强化了对未来原油供给趋紧的预期。
新加坡星展集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一系列供应中断和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推动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80美元关口。
此外,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对原油需求的冲击不如预期严重,一些国家放松疫情管控措施导致原油需求增长,从而推高油价。
一些主要产油国产量不及预期是近期油价上涨的另一因素。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2020年4月达成减产协议。去年各方同意逐步增产,并从去年8月起每月将日均总产量上调40万桶。但一些产油国因投资不足等原因,产量一直无法达标。
暂时现象还是长期趋势?
高油价将持续多久?油价会否突破每桶100美元?目前分析机构和专家看法各异。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报告指出,随着主要产油国扩大生产,原油产量将逐步追上需求,供应紧张局面有望缓解,油价上涨趋势也将随之放缓。报告认为,如果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继续逐步退出减产计划,2022年全球日均增加的原油产量有望达到620万桶。
阿联酋能源部长马兹鲁伊19日对媒体表示,将努力完成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去年制定的增产目标,对“短期”原油价格上涨并不担心。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师李钧豪则认为,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今年年底前上升至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供应持续跟不上需求,使情况显得特别吃紧”。
能源专栏作家茨韦塔纳·帕拉斯科娃撰文指出,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风险,加之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提高产量的能力明显受限,意味着市场对国际油价依然持看涨情绪。
北京大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冰冰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全球正在推进“双碳”行动,对传统化石能源上游开发投资呈现趋减态势,造成产能受到制约,进而带来市场供应呈相对收缩状态,叠加石油消费增长预期不断升温,或将带来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一段窗口期。
当前,世界经济仍在从疫情冲击下艰难复苏,且面临通货膨胀等诸多挑战。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石油价格走高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油品事业部总监张龙星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将导致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增加制造业等领域生产成本,进而削弱这些行业的竞争力。
傅强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之一,原油价格上涨将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参与记者:蔡蜀亚、闫婧)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1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345元和33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预计本轮零售价格将上涨,折合每升约上涨0.25-0.28元。按50L油箱计算,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4元左右,车主们可以提前去加满油箱。
17日24时,2022年国内成品油价首轮调整窗口将开启。机构普遍预测,国内成品油价格面临“开门红”。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于2021年12月31日24时开启。
今天(12月31日)晚上24时,国内油价将要迎来最后一次上涨,当前原油变化率为上涨2.03%,累积上调幅度为80元/吨,已冲破50元/吨的上调红线,预测这轮油价调整将大几率上涨!
本周五24时(12月31日24时)国内油价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次调价,当前原油变化率为上涨1.05%,累积上调幅度为45元/吨,暂时处于搁浅区间,但距离上涨只差5元/吨!
今晚12点(12月17日24时)全国油价调整, 这次油价不升反降。预计下调幅度125元/吨,折算成升价:降1毛。 油价实现“三连跌”,一个月内降价超“5毛/升”。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天(12月03日)24时开启。央视财经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92号汽油每升下调0.34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36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35元。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天(12月03日)24时开启。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92号汽油每升下调0.34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36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35元。
油价延续大幅下跌,国际油价昨日再下跌超5%,美油11月份累跌逾19.0%,11月份累跌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