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有类似经历:在电商平台完成购物后,隔三差五便会接到商家的推销电话。一方乐此不疲,另一方则不堪其扰。其中隐藏的种种侵权行为,应引起各方警惕。
如此精准的推销电话,源于商家违规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营销。网络购物中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收货地址、手机号码等,是完成交易的必要条件。不良商家正是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价值,进而打起了歪主意。
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是对商家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商家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不正当的获客营销,不仅透支消费者信任,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商家擅自使用消费者信息于法不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平台商家作为掌握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主体之一,对此类信息不但不能另作他用,还应严防消费者信息泄露。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消费维权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消费环境越来越好,但仍存在短板问题,其中个人信息泄露最为困扰消费者。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为此,有必要采取更有力措施规范网购交易商家行为,以便更好保护个人信息。
商家营销可以形式多样,但必须合理合法。商家应该意识到,从长远看,失范营销是对自身形象的伤害,为一时之利忽视品牌美誉度得不偿失。自觉摒弃违反法律法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套路手段,通过高质量的产品、高水平的创意、高标准的服务打动消费者,才能持续发展。
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但随着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迭代,消费者正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信息使用场景。因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地位不对等,消费者维权艰难,各方应共同作为,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筑牢信息安全边界。
当前,消费呈现复苏回暖态势,只有更加重视消费体验,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才能持续提振消费信心。聚焦线上消费环节,除了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新型消费的种种隐形侵权行为还有不少,包括砍价集赞拉人头、混淆“定金”和“订金”、超售套券难兑换等,应加大乱象整治力度,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消费环境。
(经济日报 郭存举)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祭祀不是大发横财之机。
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是对商家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商家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不正当的获客营销,不仅透支消费者信任,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成立十周年之际,紧紧围绕全国两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增长极。
“一个小时之内,店铺的恶意订单冲到几万单,明显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在亲历“炸店”事件之后,一位品牌运营商表示。 3月29日,有拼多多小二发布朋友圈称,“遭遇从业以来经历过的最夸张的恶意打砸店铺事件”。平台几十家品牌旗舰店突遭大量不明身份人
3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专项行动将聚焦“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等9方面问题开展整治。
近日,驻马店市驿城区老河乡召开专题会议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2023年河南省涉台知识网络大赛,并及时下发关于组织参加2023年河南省涉台知识网络大赛的通知,并附带二维码及相关“涉台知识”,以“只争朝夕抓落实”的竞进姿态在全乡迅速掀起2023年河南省涉台知识网络大赛活动热潮。
近日,西平县应急管理局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宣传活动。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涉及全美各地多名华人的庞氏骗局案件,最近逐渐浮出水面,众多华人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这些受害人少则损失几千,多则高达20万,涉案总金额已至上千万。
3月29日下午,中共郑州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支部成立大会召开,市委网信办主任张永、副主任韩锋全,金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牛满仓,中共郑州市社会组织委员会主任毛海超,郑州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党员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会上,宣读了中共郑州市社
3月29日下午,《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正式发布。综合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频更多被高学历、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中青年群体使用,这类网民更多使用网络视听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