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消费者在投诉平台反馈,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在消费者付尾款后再度发放大额优惠券,价格下跌,“背刺”此前参与预售消费者,且客服拒退差价。据法治网报道,有此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部分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介入或拨打12345消费者热线等方式维权成功,但仍有不少消费者面临商家拒赔、拖延处理等情况。
“双11”在点燃消费者购物热情的同时,商家在价格上“算计”消费者的小心思并未消停,满减、预售折扣、直播间优惠、签到红包、店铺会员红包、定金优惠、保价等五花八门的优惠措施,依然考验着消费者的数学能力。采取预售模式,等消费者付完尾款后再降价等“背刺”行为,更是让消费者感到缺乏透明和公平。
商家推出优惠措施,的确是在让利于消费者,可同样也是扩大销量,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应当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商家理应以真诚对待广大消费者,而不能一边用所谓“低价”引得消费者频掏腰包,一边又在他们付款后推出“更低价”,这对消费者显然构成了感情与经济上的双重伤害。还有些商家先提价后打折,实际价格可能比促销前的原价还贵,这就更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欺骗了。
遭遇商家“背刺”,大量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部分选择退货处理,还有不少较真的通过各种方式维权,但最后能成功补回差价或获得赔偿的往往不多。这助长了一些商家的无良行为,也让很多消费者在遭遇价格“背刺”时选择认栽,毕竟维权不易,并非每个人都耗得起。
抵制或纠治电商领域的价格“背刺”乱象,除了消费者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做到理性消费、勇敢维权外,更需要的是来一次系统治理,只有彻底铲除乱象滋生的土壤,价格“背刺”才不至于年年换着新花样来“套路”消费者。
价格“背刺”乱象之所以频发,一个原因是电商平台上的价格上下浮动太快,消费者很难掌握全部信息,这就给一些商家的明降暗涨等行为提供了操作空间。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电商平台为吸引商家入驻、吸引消费者下单,对商家在价格问题上“糊弄”消费者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鉴于此,一方面要消除商家与消费者在价格问题上的信息差,不妨推出商品历史价格一览表,将每一次的实际价格变动都固定保存下来,这样消费者一眼就能识别是真优惠还是假打折,商家也就不敢明目张胆在促销价格上玩文字与数字游戏。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要督促电商平台对商家的不合理价格浮动行为要加强监测与管理,进一步完善保价机制,让商家老老实实促销,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好好的一个购物节,却让消费者产生了步步惊心之感,不仅购物体验大打折扣,损害的更是消费者长时间养成的群体消费习惯。“背刺”消费者其实就是在“背刺”自己,商家的一次次算计、平台的一次次放纵,看似自己一时得利,却何尝不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信任被消耗殆尽,消费者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夏熊飞
临近年终,刚刚落幕的“双十一”带热了冬季消费。多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订单量和成交额都实现了全面增长。这也为观察当前我国消费趋势与经济状况提供了一扇窗口。“绿色消费” 融入百姓生活方式“买买买”背后,今年的“双十一”有哪些新的
央视网消息:刚刚落幕的“双十一”带热了冬季消费。多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订单量和成交额都实现了全面增长。这也为观察当前中国消费趋势与经济状况提供了一扇窗口。“买买买”背后,今年的“双十一”消费有何新变化?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
消费是观察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假日经济不断升温,餐饮消费加速回暖,休闲旅游稳步复苏,消费复苏动能强劲。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6%,服务零售额同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具体包括电信行业不规范营销行为、物业公司装修押金不退还、房屋中介领域顽疾难除、家庭维修山寨泛滥等。值得警醒的是,这些投诉热点都是司空见惯的老问题,却迟迟得不到根治,相关部门需反思其深层次原因,不能让消费投诉成为“无言的结局”。
央视网消息:进入年终消费旺季,快递行业也进入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阶段。今年的寄递业务旺季在本月1日和11日形成两波高峰。今天(11月12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昨天全国快递处理量达6.39亿件。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
央视网消息:国家邮政局今天(11月12日)发布数据,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其中,11月11日当天,共揽收快递包裹6.39亿件,是平日业务量的
温县邮政分公司工作人员直播带货铁棍山药。本报记者 胡舒彤 摄顾客在比亚迪汽车王朝网店内试车。牛妍 摄开在社区里的纸片咖啡店。本报记者 胡舒彤 摄杜康酒文馆一隅。本报记者 曾鸣 摄顾客在盒马鲜生郑州绿地新都会店购物。本报记者 李鹏 摄 核心
“他们在成箱买茅台、五粮液”“国货占领多个榜单”……这是这个“双11”的真实写照。
一年一度的年终消费旺季已经到来,2023年的消费旺季,记者看到,消费需求更加细分、垂直,消费更趋分散化、个性化,智能化、体验化、高品质产品呈爆发式增长。从产业端看,消费需求的多样也推动供给端个性化生产、柔性化定制渐成趋势。 越发多元化的消
还记得几年前有一张流传很广的神图吗,说的是从消费能力的排行来看,女人>小孩>老人>宠物>男人。 在消费鄙视链里,男人的地位还不如狗。用着家属淘汰的手机,喝着“枸杞+保温杯”,曾经是中年男人的标配。 曾经的网络热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