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有关零食包装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
零食也有“公摊面积”?很明显,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指的是零食包装中除了零食以外的其他空间。比如,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箱装牛奶里仅有5小盒,其余空间用纸板填充……零食“公摊面积”过大,引来一众吐槽。
零食“公摊面积”大,说白了,就是过度包装。这一现象看似稀松平常,实则为害不浅。首先,误导消费。绝大多数商品都要靠产品形象(也就是卖相)开拓市场。卖相好,自然销量高。零食过度包装,让商品显得更“有料”,让顾客觉得很“值得”,进而产生购买欲。此举,无疑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其次,浪费资源。没多少东西,却用“超大号”包装,如此“大而无当”相当不环保。往小了说,浮夸浪费;从大处看,增加环境污染,完全背离绿色低碳理念。
在这两“害”之外,还有一个问题让人担忧——恶性循环。不同品牌的相似商品,竞争激烈。一旦有人开始在包装上做文章,这场“游戏”就停不下来,势必竞相“追逐”,甚至愈演愈烈。
怎么办?为其瘦身,势在必行。市场监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规、国家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传递严管信号;行业组织可评选相关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普通消费者,也可“用脚投票”。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企业自身。要想清楚,过度包装让商品看似超值,却给顾客上当的感觉,这种操作究竟值不值得?(广州日报 夏凡)
经济日报
大象新闻记者 安芳 通讯员 范炎 近日,郑州一家医院,有医生收到一份不寻常的“零食”,一名患者家属给她送来了一袋小零食,医生在零食下面发现了一个信封,信封里有2000元的现金。医生赶紧联系了患者,并把这个钱充到该患者的住院账户上。
如今,零食也流行“高学历”,“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这都成为一些零食“绿色健康”的卖点。这些宣传是真实的吗?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对一款名为“九0(零)农大蔬菜卷”的零食展开了调查。 多款冠名“农大”“农科院”零食
央视新闻
中国新闻网
这几天,一位橙友在橙柿互动吐槽求助论坛发帖:外卖不合理包装费,谁来保障消费者利益?外卖平台上的单价比店里点要贵很多这件事也就不说什么了,毕竟商家也要在平台抽成后保留点利润。但是这个包装费实在太过分,就这么两个扁盒子,收4块钱,你的标准在哪里
中国消费者报
如今,不少网红零食打着“农科院或农业大学研制”的旗号作为卖点。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零食推荐,不少博主都在倾力安利此类零食,并称其“配料干净”“健康吃不胖”,是“国货之光”。
近日,喜茶因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被约谈引发热议。查询发现,目前“喜茶GO”小程序上目前已经没有了“佛喜”茶拿铁这款产品,官方微博也检索不到相关内容。为此,咨询喜茶,官方客服称会综合考虑饮品原料周期及评价安排茶饮上下架调整,暂时没有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