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焦点图  > 正文

贵和便宜是相对的

2021-04-25 09:58:37   来源:消费日报网

5034

商家卖一口1000元的锅,为了提高销量,打算送一个价值50元的勺子给消费者。商家以为消费者会很感激,并可以增加这个锅的销量,可是发现消费者并不在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送的太少吗?其实并不是商家送的太少,只是商家让消费者感觉你送的太少了,在大多数消费者心目中,1000元送50元,那只占5%。商家觉得很心疼,消费者觉得没诚意,这是因为消费者心中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逻辑,我们称之为:比例偏见。

 举个例子:同一款闹钟,A商店卖100元,B商店卖60元,很多人会选择花10分钟的时间,从A商店到B商店去购买闹钟,来节省这40元。同一款名表,C商店卖6600元,D商店6550元,同样10分钟的路程,而且可以省50元,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想:那也叫便宜?6000多元的东西才便宜50元,为这点钱跑一趟真不值得。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消费者愿意花10分钟去另外一家店买闹钟,就是为了省40块钱,可是他却不愿意去另外一家店买名表省50块钱,同样是10分钟的时间成本的付出,为什么第一次40块钱会觉得很值得,反而第二次50块钱却不值得呢?

 比例偏见就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比例或者倍率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比如,把一个售价20元的东西还价到15元,一定比你把一个125元的东西还价到120元更有成就感,所以不难发现,人类是多么不理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理性的存在才会有消费心理学。

 如何运用这种商业逻辑呢?

 回到一开始买1000元的锅打算送50元的勺的问题,商家可以把赠送的勺换成换购的方式:消费者买1000元的锅,只要加1块钱就可以得到价值50元的勺,这个逻辑看似表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消费者心里,把这个比例翻天覆地的改变了。在第一种情况,消费者会拿50元的勺子跟1000元的锅对比,优惠的比率是5%;可是第二种情况,消费者用1元钱买到50元的商品的倍率感,会感到特别的划算。而这也是很多商场总开展各种换购活动的原因。

 总结来说,市场上商家通常会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第一,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第二,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第三,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一个非常贵的东西上面一起卖,相对于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到价值感。

文章关键词:消费者,比例偏见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