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15日公布。方案明确,到2025年,在源头减量方面,商品零售、电子商务、外卖、快递、住宿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
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回收处置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塑料废弃物收集转运效率大幅提高;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大幅减少;农膜回收率达到85%,全国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在垃圾清理方面,重点水域、重点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历史遗留露天塑料垃圾基本清零。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泄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且难以降解,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此方案聚焦塑料污染的本质和主要矛盾,进一步完善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
方案部署了三方面主要任务: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包括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等;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包括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清运、建立完善农村塑料废弃物收运处置体系、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等;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清理整治,有针对性地部署了江河湖海、旅游景区、农村地区的塑料垃圾清理整治任务。
方案要求,充分考虑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各类替代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完善相关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开展不同类型可降解塑料降解机理及影响研究,科学评估其环境安全性和可控性。健全标准体系,规范应用领域,明确降解条件和处置方式。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应用成本。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加快对全生物降解农膜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可降解塑料检测能力建设,严格查处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规范行业秩序。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总体部署。(记者谢希瑶、安蓓)
礼盒容积是商品体积的数倍、包装袋比里面的商品还多……《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虽然简约风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但随着电商物流迅猛发展,过度包装在一些领域有所反弹。受访者认为,一些商家对商品重“颜值”轻“品质”的过度包装现象屡禁不止,不可避免地造成垃圾增多和资源浪费,有悖绿色发展理念,相关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
受“720”特大暴雨灾害影响,位于大学路的中苑名都小区2个位于地下室的加压泵房全部被淹没。造成6套加压设备损坏,1600多个高层用户无法正常用水。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严重收到影响。
包装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过于豪华……不少消费者反映,目前市场上部分食品和化妆品企业还存在包装过度、不环保、不节约的情况,
7月20日,河南多地突发暴雨致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20日16-17时郑州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当日下午,郑州市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升至I级,达到应急响应最高级别。
离中秋节还有不到一个月,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下,近几年月饼豪华包装、铺张浪费现象少了很多,月饼正在向口味创“馅”、好吃不贵的本源回归。
日均业务量约3亿件、日均服务用户超过5亿人次,随着我国快递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包装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让快递包装“瘦”下去,成了行业对绿色包装的诉求。
在海口市一家快递转运中心,工作人员在仓储区域消毒。近来,为保障进出岛快递安全,海口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大消杀工作力度,对快递经营场所、快件和运送车辆进行定期消毒,
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炒热。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对电商平台商品包装抽查发现,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涉嫌过度包装,特别是化妆品,包装不合格率高达70%。
在笔者看来,通过巧妙包装编织绚丽浪漫的品牌故事未尝不可,但一旦包装过了头,很可能物极必反。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网友戳破过度包装的“泡沫”,看到了它的危害。
9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就新标准进行了介绍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