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中国消费者买奢侈品渐趋理性 境外消费欲望降低

2019年04月10日09:12  来源:半月谈

5034

  从“啥都买”到“都买啥” 洋货国货同台竞争局面正在打开

  导读

  短短几年,中国游客海外“爆买”现象趋淡。半月谈记者在英、法、德、日、韩五国走访了解到,近一两年来,受跨境需求变化、跨境电商发展、中国制造业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游客海外购物热情下降,消费渐趋理性。与此同时,“洋货”“国货”同台竞争的局面正在打开。

  购物清单变了

  近一两年,全球各地的老“代购”们普遍感到,来自中国的订单变少了,买主对性价比的要求更高了。以往代购提成较多的马桶盖、音响、电视、珠宝、手表等,几乎绝迹了。

  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曾令日本人震惊,但购物清单已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家电、电子产品渐渐淡出视野,药妆、书籍、文具、婴幼儿用品成为消费主流。现在赴日本的中国游客,特别是办了多次入境签证的游客,更注重在人文、地理、文化、服务等方面的软性体验。

  中国旅行社(德国)总经理张宇红说,以往中国游客在德国喜欢购买奢侈品、高档箱包和手表,现在更喜欢逛连锁店和平价综合商场,炫耀和攀比性消费少了。

  据意大利旅游机构统计,前几年赴意中国游客每年超过200万人,其消费占意大利免税零售业营业额的三成。如今人数有所下降,购买珠宝和名表的明显减少。

  越来越多人将出国重点从打卡、购物转向体验文化,深入当地。英国伦敦不少博物馆、画廊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创纪念品,深受中国游客喜爱。法国近些年一些“老牌”奢侈品对中国游客销量一路走低,价位居中、设计感强的“轻奢”品牌更受国人追捧。

  

  湖北游客王威告诉记者,他到法国旅游避开了打卡景点和购物中心,将目光转向巴黎郊区的“跳蚤市场”,背回了几幅油画和一口铁锅。

  虽然购物清单发生了改变,但是,中国人对海外产品的信赖尚没有大的改变。大家普遍认为,发达国家产品质量过关,安全可信。北京的吴女士说,她和家人对日本产品的信赖和依赖,似乎到了停不下来的程度。

  做产品更要做文化

  近年来,国内商品市场发展迅猛,降低了国民出国购物的冲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质量高、声誉好、优惠多的海外优势产品,仍然是中国游客买买买的目标。

  春节前夕,记者在距离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约20公里的“时尚奥特莱斯”看到,这个两层楼的购物中心里,徜徉着不少中国游客及海外职业买手。翻看了价签后,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的价格确实很诱人。

  过高的关税和缺少竞争对手,往往造成同样的商品国内外价格“两重天”。大到珠宝和手表,小到日常用品,国内价格可能贵三至五成,品种还不尽丰富。比如韩国美妆品牌雪花秀,国内标价800元的单品在韩国只需400元不到,使用支付宝等线上支付还可以享受5%的折扣,此外,韩国柜台服务员热情满满,各种试用装、小样等赠品让消费者直呼实惠。

  相比海外,国内市场还有一个让消费者头痛的问题,就是假货泛滥。虽然年年打假,但仿品仍然络绎不绝,相当挫败国人的消费信心,造成一些人宁可坐飞机去国外买奶粉也不喝国内奶粉等一系列怪象。

  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渐趋理性

  对于国货而言,消费者境外消费欲降低,释放了积极信号,应牢牢把握契机,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美誉度,把消费者的目光更多地吸引回国内。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不是纸上谈兵,需要我们拿出“真材实料”和对消费者的诚意。在这一过程中,要学习借鉴海外产品打造产品文化的经验,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

  比如,韩国化妆品长期塑造“流行文化引领者”“适合亚洲人肤质”等品牌特征,通过不断引入新原料、新概念或者通过韩剧、偶像文化进行宣传,成功圈粉大批中国消费者。在操作层面,韩国采取政府与民间联合确定定位,再由政府、相关社会机构以及企业三个层面对外推广,从政府推广和市场营销两方面入手,打造韩国相关商品的整体形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法国则将本地产葡萄酒打造为法式生活的符号,并且将这种文化理念渗入电影、电视剧传播出去。

  国货升级要尽快驶入快车道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宋耀明说,国货发力,不仅要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更要将产品美誉度和企业信誉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处力度,维护中国企业品牌形象。

  品牌是生存的根基,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思维,不仅要重生产,还要重服务、重贡献。应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将部分企业盈利投入到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注意维护企业社会形象。

  要重视人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员工。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将“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和“在企业获取工作经验”有机结合,重视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说,我们不是制造不出与日本同水平的产品,而是我们的厂商在这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下足功夫。现在,大家的消费能力提高了,想用更精致更安全的产品,厂商要研究这种需求,了解用户体验,不能一味地追求低价。如果在细节上多下些功夫,中国企业一定能开发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文章关键词:奢侈品 境外消费 中国消费者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跨界转产、逆势收缩 奢侈品业遭遇疫情重创

    疫情冲击下,各大奢侈品集团关闭门店的同时跨界转产,Chanel开始生产口罩,Dior、Givenchy的香水生产线开始生产洗手液,Burberry开始生产防护服……不少网友戏言,“这是我距离购买Chanel、Dior、Burberry最接近的时刻!”

  • 奢侈品牌盯上"口红经济" 爱马仕口红被炒至800元

    近日,爱马仕“Rouge Hermès”唇膏系列开始在35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中国大陆预计2021年上市。虽然还没在大陆地区发售,但#爱马仕口红#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却已经超过1200万,目前各大代购平台的热门色号已经炒至约800元一支,比原本约460元一支的价格翻了近一番。

  • COACH等23批次奢侈品服装登质量“黑榜”

    一分价钱一分货?奢侈品服装也不见得全都质量好。日前,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奢侈服装质量抽检情况称,近期组织对54个品牌125批次奢侈服装进行抽检,发现有2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18.4%。

  • 从“女魔头”到蔡徐坤 Prada为重回奢侈品第一梯

    “你还买Prada吗?”,当记者向10位曾经有过奢侈品购买经历的消费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只有两个:一是“从来没买过”,二是“‘杀手包’是我买过的最后一件Prada”。

  • 卖掉7700亿元奢侈品后 大牌们开始讨好中国消费

    奢侈品的价值,不止标签上那串数字。精确而刺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格调》中提到,底层人买假冒货,为给人一种“身穿大牌”的错觉;中产们花一个月薪水买更高级别的名牌,佯装自己是上层。

  • 中国人网购奢侈品不满意率达42%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奢侈品销售市场,中国人也成为全球奢侈品最大的一股消费力量。电商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要客研究院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奢侈品电商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全网奢侈品电商销售突破1400亿元,并且将持续高速增长。

  • 二手奢侈品电商定价潜规则:标价高于官网 或涉

    二手奢侈品电商对二手商品的定价颇为随心所欲。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寺库自营的一款二手Gucci中号竹节酒神包标价比官网给出的新品售价还高出652元。

  • 去年中国人花7700亿元 买下全球1/3奢侈品

    “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牌们有多重要,从数据可以略窥一二。4月26日,麦肯锡发布的《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到2025年,中国消费者消费额将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40%,并将成为未来6年该行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 Gucci去年卖出83亿欧元 国人奢侈品购买力依然活

    2月12日,全球三大奢侈品巨头之一的开云集团(Kering)发布了2018年Q4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开云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29.4%至136.65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大涨46.6%至39.44亿欧元,增速高于其竞争对手LVMH集团。

  • 阿玛尼中国“失宠” 老牌奢侈品正在失去年轻人

    在年轻人眼里如雷贯耳的国际品牌显得有些“老”了。11月27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赫美集团(002356.SZ)宣布,其二级全资子公司上海欧蓝及二级控股子公司臻乔时装,拟与乔治·阿玛尼(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阿玛尼)签署《资产收购协议》。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