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出台推动夜间消费发展的政策,“夜经济”一词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夜经济”作为“日经济”的补充和延伸,有望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也将助推下半年消费增长进入上行通道。
“夜经济”成消费新增长点
近期,上海、北京、天津、济南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夜经济”已经渐渐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从线下到线上,其对消费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
去年11月6日,天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在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今年4月15日,上海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6月19日,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7月9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夜经济”是“日经济”的自然延伸,代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夜经济”发展对促消费有着重要作用,但其成长还面临着一些供给短板和政策缺位。一是“夜经济”在商品和服务供给方面还存在一定空白。比如说,人们希望夜间生活文化味更浓,除了餐饮和购物以外,还应有更多服务消费,但当前很多城市在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方面的供给还存在很多空白,特别是在人们迫切需求的健康、医疗、养老等方面。
二是“夜经济”还需要更多配套政策进行支持,特别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夜经济”的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在已有比较繁荣的街区之外,要考虑规划新的街区,以及新老街区间差异化定位,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此外,发展“夜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交通保障、卫生监管、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维护等。
消费增速步入上行通道
发展“夜经济”对于提振消费增长有重要作用。展望下半年,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受益于居民和企业的减税降费效应,结合汽车消费变化以及基数效应,累计消费增速将继续回升。
诸建芳认为,减税降费政策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显现。对居民而言,以个税和社保降费为主的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望在三季度显现。对企业而言,以增值税及配套措施为主的政策对企业营收的影响,将促使企业从三季度实际增加开支促进企业消费。
“消费增速已经进入上行通道。”赵萍表示,首先,下半年整体经济会呈现回暖态势,将对消费提供支撑。当前中国制造业效益在稳步提升,服务业PMI也处于活跃区间,意味着整个经济形势在持续向好,可以进一步提升消费预期、增加消费收入;其次,下半年中秋、国庆等节庆因素,也会对于消费企稳回升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
消费券是如何提振经济、带动消费的?4月17日,来自相关方面的数据显示,郑州本土餐饮品牌“阿利茄汁面”,3天核销消费券突破3000笔,其中阿利茄汁面绿地之窗店由于附近商圈、写字楼、郑州东站、快捷酒店的加持,发券后的营收数据比上月提升了76倍。
忽如一“夜”春风来,“夜经济”火遍中国大地,“灯光下的潜力”成为热议话题。记者调研发现,一年间,随着新“夜”态不断涌现,夜间服务保障更完善,不少城市“夜经济”发展正在进入“2.0版”。
通过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市场实践,夜经济正成为推动新一轮消费升级的崭新力量,仅景观照明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
从整体来看,目前发展夜间经济仍面临诸多难题:消费者的新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夜间营业的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以及夜间公共交通运营、相关管理没有完全配套等。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最新信息显示,26日,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两条夜市示范街——新天地湖滨路活力街区和静安寺安义夜巷正式亮灯开放。连同外滩、豫园、徐家汇等一大批原有的夜间经济活力街区,上海已准备好一个巨大的“不夜”消费体验空间。
十一小长假催生一轮消费热潮,而身边无处不在的小店成为体验智慧生活最直观的渠道。日前,微信支付首次发布《2019小商家经营大数据报告》,展示移动支付时代下个体商户与商家的智慧经营发展。
十一小长假催生一轮消费热潮,而身边无处不在的小店成为体验智慧生活最直观的渠道。日前,微信支付首次发布《2019小商家经营大数据报告》,展示移动支付时代下个体商户与商家的智慧经营发展。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小长假近在眼前,赏月、团圆、错峰游等为主题的中秋旅游预订迎来高峰。记者从多家旅行机构了解到,为避开暑期、“十一”客流高峰,今年更多人选择中秋出行,一些热门的赏月酒店、赏月餐厅更是预订走俏。
走出首都剧场,市民杨女士带着女儿漫步到王府井步行街觅食,眼前的金街让她眼前一亮。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家家店铺支起了伞棚、桌椅,点点霓虹灯闪烁着安适和惬意,闲坐的人们有说有笑。
如何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