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网站上只要花几元钱,就能给社交朋友圈来一次“精装修”,打造各种“高端人设”。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用来在社交朋友圈里秀高端、晒品味、炫财富的图片和短视频,在网上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在朋友圈打造虚假的“高端人设”已悄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业内人士指出,花钱打造“人设”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微商从业者、有虚荣心的网友以及抱有吸引异性心理的年轻人。而律师提醒,相关“人设”素材大多是从网络上盗用的他人照片、视频,存在侵权、欺诈等法律风险。
“高端人设”几元钱就能实现
在某电商网站输入关键词“朋友圈”,“朋友圈展示面”“朋友圈打造”“朋友圈定位全球”这样的推荐内容就会自动弹出。
点开相关页面可以看到,店家销售的商品主要是各种用来在社交朋友圈打造“人设”的图片、文本和视频素材包。这些素材包的价位从几元到几十元、上百元不等。
记者随机与一个店家进行了交谈。店家告诉记者,25元可以购买相关的照片素材,每周提供10张展示图,每个月会定期提供2~4个热门网红打卡地的图片。
记者在样图中看到,图库内容包括网红餐厅、酒吧、咖啡馆、演唱会、艺术展等,照片拍摄角度和滤镜都很专业。“有了这些照片,文艺青年的形象就‘稳了’。”店家推介说。
除了秀品味、晒生活,在朋友圈里成为“富人”也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在电商网站上,豪车超跑的小视频素材几元就可以打包购买,豪宅别墅的素材也只要10元左右。一个店家告诉记者,6.6元可以购买50个豪车短视频素材,如果想把自己的声音植入视频,单条需要收费8元。
记者发现,网络上售卖的虚假“人设”素材内容五花八门:花60元购买相关软件就可以实现全球定位功能,加上全球热门景点旅行小视频和图片素材包,即在朋友圈里“环游世界”;提供自己的照片和名字,花50元,商家就可以生成一条名人明星为你祝福“打CALL”的视频……
“精装修”朋友圈为哪般?
那么,究竟是谁在购买这些素材包“精装修”自己的社交朋友圈?其提升社交朋友圈“魅力值”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业内人士分析称,购买人群主要是微商从业者、有虚荣心的网友以及抱有吸引异性心理的年轻人。
微商从业者打造高端朋友圈,主要是为了塑造通过加入微商获得财富、“走上人生巅峰”的形象,让潜在的消费者对微商的生活方式产生认同,从而对产品产生信任,还可以吸引朋友圈里感到“心动”的好友入伙。
从事微商的戴女士透露,微商吸粉引流的逻辑在于“让看过世界的人引导想看世界的人”,打造高端社交朋友圈必不可少,世界各地的定位、出入豪华酒店、展示奢侈品都是增加引流、带货能力的筹码。记者看到,不少卖朋友圈素材的店家都打出了“助力微商”的口号。
此外,还有一些网友出于虚荣心购买素材。在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彼此间的第一印象都通过社交朋友圈获取。不少人也想在社交朋友圈营造出高品质的生活状态,求关注、求点赞。
记者看到,在不少电商网站上,出售朋友圈照片和短视频素材的同时,商家还会附带教男生、女生通过打造朋友圈吸引异性的攻略和教程。
可能面临侵权风险
记者看到,这些在电商网站上售卖的朋友圈素材,除了一小部分为原创拍摄外,大部分素材都是卖家通过网络渠道整合搜集的。
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慧敏指出,这种“盗图”行为存在一定法律风险。从网络下载的图片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一些使用他人头像的图片,还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隐私权。
不少店家已经嗅到其中的风险。特别在商品详情里发布免责声明,其内容有:素材标价为收集费用,不是素材本身价值,版权为原作者所有;素材为个人交流学习所用,不能商用;最终解释权归卖家所有等。
不过,北京道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晶晶认为,并不是商家发布免责声明就能真的免责。而对于利用素材图片打造高端形象吸引客户、吸引异性的行为,一旦构成欺诈要件的,还可能涉及犯罪。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口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利用口罩实施网络诈骗,有的制售假劣口罩,还有人将口罩生意做成了传销。据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侦办涉疫情制售伪劣产品、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案件420多起,查扣涉案口罩2300余万只。
因和果,在有的时候是那么的不确定,譬如在电商鏖战下沉市场的背景下,到底是电商下沉带来了低线城市的消费新方式,还是后者的人口红利吸引了电商下沉?
“速看,马上停播!”、“内部资料,多少钱都买不到”、“名人离世,原因让人震惊!”……在微信群、搜索引擎以及各类信息平台上,时不时就会遇到这类标题夸张的文章链接,而点击进入后,文章内容往往名不副实,有所夸大,甚至一些文章内容为谣言。
给差评后,两名女顾客在店内就餐时被监控拍到的正面照被翻出,出现在餐饮店的微信号朋友圈内,该微信号还在评论中称“多行不义必自毙”。
打开微信朋友圈,每天都会看到有人分享精读英文外刊第几天的链接,了解后发现,原来是在某微信公众号学习英语,连续88天在朋友圈打卡方可返还学费。而看到分享的朋友,也可以享用这样的优惠学习。类似的打卡种类繁多,甚至在孩子学习的“朋友圈”,也有要求微信连续打卡的情况。
肉毒素、玻尿酸、麻膏、美白针……朋友圈微商卖的这些所谓微整形产品,有些卖家连生产来源都不知道。经过顺藤摸瓜,一条生产、销售微整形假药的链条被斩断,涉案金额数百万元,这些假药已被销售到全国30多个省市。
今年5月1日,难得的四天假期,很多人早早地便计划好了出行。而在郑州普罗旺世万千邻居选择留在家里,只为了赴约一场盛大的节日,一年一度的大普罗生活节。
用昵称卖货、网聊达成消费、售后服务难保障……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面对日益兴起的朋友圈“微商”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今天上午,北京朝阳法院通报三起“朋友圈购物”的典型案例,并支招消费者在朋友圈购物时应注意的事项。
诈骗者装成“高富帅”“白富美”,搭讪骗取受害者信任,进而以商业资金紧张、做手术等为由“借钱”。近日,多地警方发消息,提醒公众注意通过微信朋友圈伪装身份的诈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