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许多行业受疫情影响,促进消费需要“强心剂”的刺激。从长远看,促进消费也需要“长效丸”,做到短时刺激措施与长效制度安排,多筹并举,双向发力方能让消费的热情“火焰”长久不息。
刺激消费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短时刺激消费举措。消费券作为短时刺激消费的有效之法,应在使用范围、时效、便利等方面做实做细配套措施,让民众既能便捷地抢到消费券,也能非常便利地在现实消费中使用,获得实打实的实惠。
在长效制度安排上,一方面要在打造消费安全环境上出重拳、下狠功,对破坏消费市场秩序和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严厉打击,落实市场监管责任,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打造让消费者放心的市场大环境。
另一方面,要在民生投入上出实招、办实事,把民众“获得感”落实到真切的生活细节,让民众的荷包“鼓起来”。尤其要想方设法稳就业,全力以赴推进复工复产,在提高劳动者就业和收入上再发力,不断提高民众的可支配收入。
中长期消费关键要靠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来支撑,把这个“支撑点”夯实了,民众的消费能力和潜力才能充分、长久地释放出来,消费起来也更有底气。
近期,江西、南京、浙江、甘肃陇南、河北等多地提出试行或鼓励每周2.5天弹性休息制度,旨在促进当地旅游、消费市场的恢复与发展。但其能否落地备受公众质疑。
4月2日,记者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接下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启动实体商店消费,同时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引导更多地方推出各类消费券、购物券、优惠券,全面激活消费市场。另外,汽车市场将作为接下来重点促消费领域,迎来众多支持举措。
“我已经两个多月没吃火锅了,今天真的非常解馋!”3月17日中午,重庆市副市长李波和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一道“下馆子”,来到重庆南滨路的秦妈火锅店,用微信点单吃了一顿火锅。
1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就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媒体提问。
春节日益临近,消费旺季也随之而来。《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了保障春节期间集中爆发的购买需求,进一步挖掘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政府都在出台举措,从商品、餐饮到家政服务,从线下营业时间到线上接单派送保障,全面部署,增加供给,确保节日稳供优供。
2020年促消费大幕正式开启。为迎接元旦春节“两节”来临,商品、旅游等消费市场提前预热,跨年夜大促、“百亿补贴”、旅游过年等令人目不暇接。从中央到各大部委,也频频出台促消费新政,从保障“两节”供应,到促进消费升级;从优化国内供给,到扩大进口;从加快推进步行街改造升级,到促进汽车全链条消费,一揽子促消费利好密集释放。
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这一年,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助力消费担纲起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任。
进入第四季度,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再迎政策加码。《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各部门正在组织研究消费领域大趋势、大战略,同时还在与地方政府加强联动,着力挖掘多层次消费需求,
中秋小长假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再次交出靓丽成绩单。记者15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小长假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达472.8亿元。
如何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