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年轻人消费观。图片来源:文中报告
28日,乐信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大多数年轻人对消费仍然抱有很大的热情,并开始偏向理性消费。
据介绍,报告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方式进行,覆盖20多个省市区,广东省参与调研的人数最多,达20%。年龄上,有54.2%的参与调研者在20-24岁之间,25-29岁人群次之,占比21.3%。
报告称,疫情让年轻人重新看待消费和储蓄,疫情下的危机感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多年轻人消费时表现出理性的一面,购物既不会任由自己非理性“剁手”,也不会过于恐慌而大幅降低生活质量,而是从实际需求决定消费。
调研显示,40.2%的人在疫情后倾向于“少买点,买好点”,39.6%的人认为“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 还有25.5%的人“总担心(分期、信用卡)额度用的太多”。
报告称,选择“偏爱明星代言的符号化商品”、“买大家都买的东西”(从众型消费)、“很多东西买了一直没用上”、“只要价格便宜可以牺牲品质”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些选择充分说明,年轻人消费更偏于“理性”。
28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0%,比上季下降6.0个百分点。
乐信报告还指出,消费者对分期消费的态度,也呈现出越来越“靠谱”的一面,从分期行为来看,虽然后疫情时期很多用户选择分期消费,但有超过71%的用户在分期时,会将债务收入比(月供/月收入)调低。
乐信的调查显示,84%的人选择将月供控制在月收入30%以内,其中有43.3%的人将月供控制在月收入的10%以内。相比之下,月供占月收入高于50%人,占比仅为4.7%。总体而言,调研人群的平均债务收入比为15.5%。
为了减轻债务负担,很多人也会选择拉长分期期限,以此减少月供压力。疫情发生后,43%的用户分期数比疫情之前有所增加,42.8%的人“和之前没有显著变化”。在所有参与调研的用户中,选择12期分期的人占比最多,达到35.7%。 (记者 吴涛)
据中消协网站消息,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就当前直播电商购物及消费维权领域中的诸多特点进行解读。
2019年,河南市场监管部门围绕生产许可和抽查制度改革,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守牢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全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安全、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携手腾讯营销洞察(TMI)9日在上海联合发布《2019中国社交零售白皮书》。该白皮书称,网络社交媒体在中国的渗透率已高达97%,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费近4个小时,其中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花费2.3个小时以上。
苏宁金融研究院近日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2019)》。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消费持续升级。2019年,居民收入与GDP仍保持同步增长,实物类与服务类消费升级态势稳健,特别是下沉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双11”“黑五”“双12”才刚刚过去,又要迎来圣诞、元旦、春节,网友笑称,还能有谁说出“扶我起来,还能买”?在这个消费狂欢季,不少年轻人说自己连土都吃不起了,“买买买”让年轻人肆意潇洒的同时,也负债累累。
95后的消费观是怎样的?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95后洞察报告》显示,95后每月的平均花销超过3000元。与去年相比,有相当多的95后在网购、旅游和知识付费领域消费金额有所增加。
国际电信联盟(ITU)日前发布新闻简报宣布,今年的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是电视技术标准颁布70周年,该机构为此举行庆祝活动,主题为探讨通过新广播与互联网数字技术融合,实现价格合理的全球电视覆盖。
《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说,据海关统计,2018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3%。
北京市夜消费调查报告公布,奥林匹克公园成最受欢迎夜消费商圈,餐饮为最受青睐夜间消费活动
今年暑期的旅游市场火热,相关话题的热度也居高不下。9月23日,黑猫投诉平台与新浪微热点联合发布《2019年暑期旅游出行及消费维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