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4.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介绍,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持续增长。
展望下半年,市场普遍预计,消费是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引擎。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叠加暑期、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的助推,下半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复苏,但增速或放缓。
▲在北京大兴区一家超市,消费者在选购商品。
上半年消费表现亮眼
在谈到上半年消费市场表现时,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上半年消费市场持续稳固回暖,表现不俗。特别是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这说明消费市场基本上已经摆脱了此前疫情带来的困扰,在很多领域要好于疫情之前,比如餐饮消费、旅游酒店、免税消费等,这些都是上半年消费市场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双品网购节”“消费促进月”等促销活动带动下,各地引导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大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塑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智能化,激发消费新动能。其中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
线下零售继续改善。上半年,限额以上店铺零售中,便利店、超市和专业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4%、6.2%和24.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3%、5.0%和3.5%,比一季度分别加快1、0.5和0.9个百分点。
免税消费持续火热。今年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额达302.6亿元,同比增长2.2倍。“政策红利逐步落地,免税购物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以前的化妆品一品独大,现在逐渐发展成了化妆品约占50%,手表、手饰、箱包大约各占10%。”海南省商务厅消费处副处长何一楠表示,今年上半年,海南还推出“邮寄送达”和“本岛居民寄存返岛提取”等新举措,旅客购物更加便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带来的红利。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今年一季度乡村消费市场相比城镇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乡村市场自3月开始明显改善。二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4.8%,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增速提升幅度高于城镇市场1.3个百分点。
消费信心持续恢复
消费市场取得亮眼成绩是由多方利好因素助推而成。除了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疫苗屏障加速建立极大增强了人们的出行和消费信心外,付一夫分析,从供给层面看,上半年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是主因。去年以来,农村市场、冰雪旅游、汽车、家电、免税等领域出台多项促消费政策,有力提振了消费者信心。
国家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潜力。
地方层面,上海、杭州、浙江等地促汽车消费政策持续发挥作用,通过增加号牌、鼓励购买国六车型、推动以旧换新等措施夯实汽车消费回暖基础。北京、西安、湖南等地通过改造升级城市商圈、打造夜间经济等措施有利于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胡咏君以上半年旅游消费为例说,经过春节、五一、端午等假期的检验,我国假日旅游正实现稳步回升。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3%和58.6%;而到五一假期,这两组数字已经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和77%。“假日旅游市场的作用更加突出,并且对夜间旅游、乡村旅游、都市休闲游形成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消费激发了新需求。当前,新型消费规模加速扩容,网购带动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日均2亿多件已成常态。特别是与新型消费相关技术加速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普遍应用,新型消费业态模式从吃、穿、用等实物消费领域加快向医疗、教育、文娱、旅游、体育、健身等更多服务领域扩张渗透,消费者对新型消费的接受认可度持续提高。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上半年,消费市场恢复态势进一步增强。但同时当前消费市场运行中仍存在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等一些突出问题。“要看到,餐饮等接触型消费恢复进程仍受到散发疫情影响,汽车销售增速回落较大,消费市场复苏基础仍需加强。”国家统计局贸经司司长董礼华表示。
“有一些细节问题还是应该注意,特别是疫情对于小微企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对于消费仍持谨慎态度,政策层面应从保就业、促增收等方面入手,助力消费加速修复。”付一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不过从整体上看,消费信心在不断改善,对于市场后期走势消费信心也是越来越足。比如,新型消费风生水起,“宅经济”、绿色消费成为消费品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免税消费发展壮大,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方面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如何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近日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促消费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重点完善促消费政策措施,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储备一批扩内需、促消费的新政策;提升城市消费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完善县域商业体系,促进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拓展传统消费增长空间,稳定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促进餐饮市场更快更好恢复等。
全国多地促消费政策还在持续发力,作为培育建设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北京近日启动智能消费节和信息消费节,活动期间,多家企业将联手发放价值10亿元智能和信息消费券;山东下半年将围绕促进消费提档扩容,举办“淘系”直播、“乐购促销周”等电商促销活动,加快培育银座、华联等本地电商平台,培育发展生鲜电商、在线拼团等新兴消费业态;广西近日启动“Fun暑假 趣广西”——2021广西暑期文化旅游促消费活动,持续丰富旅游主题线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增强,我们预计消费市场总体将会继续朝着回暖向好方向发展。”朱小良说。(记者 彭婷婷 文/图)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上海、北京超2万元。快看看钱都花哪了吧?
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网络零售市场量质齐升,持续向好。哪些商品和服务网上走俏?商务部29日发布的大数据告诉我们答案,且再次印证消费持续复苏,升级势头不减。
这是一场新消费市场的“抢滩战”,也是围绕“人、货、场”的认知与技术变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消费需求倒逼供给的背景下,传统的消费市场中的新消费趋势正在孕育与成长。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通知,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今年10月1日-12月31日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
近日,各地省级两会已经陆续结束,新提法、新表述不断出现。经济日报推出“从地方两会布局把握中国经济律动”系列报道,聚焦各地新动向,解读新趋势、新风向。
中国商务部22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持续回暖,上半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回升至61.7%。
进入夏季以来,各地很多的旅游、文化、展览项目都将经营时间延长,展开夜间服务,夜间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从而使夜经济呈现出更加多元、立体的格局。夜经济正成为文旅业开拓市场空间的一个新增长点。
释放消费潜力,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消费只是我国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不仅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样意义重大。
近日,宣布捐赠5000万元物资支援河南暴雨的国货品牌鸿星尔克“一夜爆红”,频繁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称低调捐款的鸿星尔克让人心疼,在其直播间喊话“要野性消费”,商品库存随即全线告急。与此同时,对于鸿星尔克诈捐的质疑也伴随而来。处于风口浪尖的鸿星尔克营收状况如何?5000万物资捐赠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