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餐厅最好扫码点餐,如果非要用现金,那赠送的礼品券就没有办法给到您”……最近,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他们拿着现金去消费,却遇到了“差别对待”,尤其是不少老年人,几乎被“数字”“抛弃”,却“有苦难言”。“是不是老人家就只能被数字时代的红利抛弃了?”(见12月24日《扬子晚报》)
无现金支付为日常消费带来了便利,但对于中老年人以及使用电子设备不熟练的人群来讲,无现金支付似乎难免困难重重。比如有的商家明知拒收现金违法却仍为之,有的商家会故意为使用现金的消费者设置诸多障碍等。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在接受现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对于商家理应遵此行事。
无现金社会应该给现金留一席之地,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提升老年人无现金支付的本领。不必讳言,互联网时代,没有人能够脱离开网络,老年人如是。况且他们面临的不单是无现金支付问题,对于其它智能设备的使用也同样需要老年人提高相应本领。
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一则子女需要手把手地教老人家如何去操作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电子智能设备,并掌握一定安全上网的本领;二则也需要商家多些耐心,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尤其是无现金支付较困难的,做好跟进服务,而不能一概排斥。
数字时代老年人花现金“有苦难言”,不单单是商家经营存在的问题,更是一道亟待纾解的社会课题。一方面对拒付现金的经营者须给予法律规制;另一方面应该从提升数字时代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入手,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本领,共享智能时代带来的各种便利。(杨玉龙)
继“粉丝经济”“单身经济”后,当下“银发经济”又成为硬核的消费新势力,其背后蕴含的消费潜力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重视。这不,春节快到了,以低价、打折、拼团为诱饵的网销大军,又盯上了有钱又有闲的中老年群体。
在日常消费中,一些原本简单快捷的服务,如今却需要消费者关注公众号、下载APP才能实现。在一些商场,不装APP小车推不了、发票开不了,有的还用海报宣传用APP支付可以“不排队”,有的饭店需要消费者关注餐馆公众号后,才能让消费者看到更新、更全的菜单……
广州老年人消费力有多强?不仅KTV、中医养生消费位居全国第一,在今年天猫双11广州市“剁手”的80.7亿元中,24.1%是由老年人贡献……广州老年人堪称全国“老顽童”典型代表,爱吃爱玩懂享受。
近年来,一些老年人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场景多元——爱旅游、会摄影、能跳舞、对各类互联网新潮应用不陌生……他们的消费行为正不断打破人们对老年群体的固有印象,掀起一轮消费新风潮。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国7亿多人出游。哪个年龄段的游客最舍得花钱?调查数据显示,不是人们印象中喜欢“买买买”的“80后”“90后”,也不是薪资处于职场高点的“60后”“70后”,而是“50后”,单次旅游人均花费达到了3640元。
一套纪念币,售出6个月后回购,净利润3000元,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儿吗?据中国之声记者了解,在湖北襄阳一家名为爱藏收藏的公司以收藏品高价回收为诱饵,专向老年人下手。从当地警方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当地有二十多人遭遇这一骗局。警方提醒老年群众,不懂的领域,不要贸然投资,不要相信过高收益的所谓投资项目,谨防被骗。
某知名旅游网站发布的《2018老年人跟团旅游消费升级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老年人玩遍全球74个国家,50后的境内外旅游平均单次花费高达3115元,荣登旅游高消费群体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