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正在回归本质,消费细分市场趋于成熟
【深度聚焦】代表眼中的消费之变
《工人日报》(2019年03月07日 03版)本报记者 北梦原 余嘉熙 杨召奎
今年两会,消费继续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多位代表向记者表示,过去一年,他们对于“买买买”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
“如今再去我们超市,一些人性化的购物体验越来越常见,比如消费者只需要使用我们的小程序,通过扫码购物、自助收银就能实现即买即用即走,免去排队等待。”谈起实体零售转型问题,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代表向记者表示,在经历了数年的迷失和探索之后,实体零售正在回归本质——以消费者为核心,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消费体验。
过去几年,面对电商的冲击,传统零售企业承受了巨大压力,市场上不断传出百货、超市关店的消息。
而近两年来,随着实体零售与互联网的渐进融合,传统零售企业转型步伐明显提速,市场呈现出回暖态势。2018年,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3%,便利店、超市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9%和4.9%。
“有了数字化以后,我们由以前经营商品的进销差价,转变到经营顾客的全生命周期。”在王填代表看来,褪去传统超市的外衣,全面转型智慧零售只是发展策略选择,更重要的变化在于对消费者价值的认识。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代表也带来了他关于“买买买”的新认识:激活农村市场、加大补贴力度,必将有效扩大内需,全面拉动消费。
“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在不断提升,消费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今年的建议中,张近东代表提出,增加下乡产品多样性,利用互联网工具精准落地消费补贴,同时加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农村品质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细分市场的发展趋于成熟,特定群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也逐渐受到关注。河南省妇联主席郜秀菊代表在谈到促销费、扩内需时,就提出应加大对“她消费”“她经济”的研究和重视。
“女性消费者平均网购总花费从2013年的3830元增加到2017年的13254元。2017年‘她经济’市场规模达到了3.6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12%,预计今年将达到4.5万亿元。”郜秀菊代表认为,女性消费者在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的过程中将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除了新需求、新变化,“买买买”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代表们的担忧。
“在产品品质方面,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低价又低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渠道下沉方面,布局城乡的‘毛细血管’还没有完全打通,优质工业品下行和服务下行还不够深入。在消费维权方面,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相对不足。”张近东代表表示,这些消费领域的老毛病始终制约着消费潜力的释放,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王填代表的问题则指向了新兴的“网红经济”。“网红经济作为类似于明星促销和广告宣传的商业手段,对消费需求具有强大引导力。但其本身并不被法律界定为广告或是促销手段,也不受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的直接管理。”王填认为,网红经济在形成高流量、高收入的同时,利用监管差异,扭曲了市场的竞争机制。
有变化,有问题,也有期待。就进一步释放“买买买”的活力潜力,壮大消费增长点,代表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近东建议,在行业层面,加强监管和自律,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欺诈等行为,进一步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降低消费风险。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进一步树立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正面认知,持续提振消费者信心。
王填代表建议,加大对消费领域倾销、补贴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科学有效地应对和处置产业发展中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疫情之下,口罩难求,一些宣称有货源的企业通过自家APP售卖口罩。但有不少消费者近日向《工人日报》记者反映,下载几款APP注册并下单后发现,商家先是迟迟不发货,过了几天又强制取消订单,怀疑企业没有货源或者货很少,借卖口罩之名行推广APP之实。
上周日,本报报道了酒鬼酒经销商石磊实名举报酒鬼酒一批酒中被检测出含有甜蜜素一事。12月22日晚,酒鬼酒发布澄清公告称,经查证,本公司从未采购甜蜜素,也从未向54°500ml老酒鬼酒中添加甜蜜素。
日前,国务院发布《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明确了消费税改革的基本内容,消费税改革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开启中央地方共享的新模式。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在河南省内尉氏、三门峡、信阳、周口等地市场,发现仿冒我省知名品牌“花花牛”的乳酸菌产品,这是时隔两年,仿冒产品又在河南省内部分县乡市场销售,花花牛乳业集团特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
疫情期间,我国健康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相关企业应依靠科技力量,整合、优化医疗健康资源和供应链,提供高质量健康产品和服务
春节期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取消了出游行程。但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在途牛、去哪儿、飞猪等旅游平台取消疫情期间出行订单后,遭遇退款难等问题。
每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消费维权又会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据一项调查显示,九成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曾遭遇侵权,但仅有不到四成的人选择维权。
中国市场正展现出自己的强大韧性——人们居家抗疫的同时,一批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被催生出来,消费习惯在重塑,传统渠道在更新,产业转型在加快。
疫情冲击下,中国消费数据罕见地出现负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消息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20.5%。
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15日发布的《消费维权认知及行为调查报告》显示,约六成受访者对当前消费环境表示放心,但所购商品或服务“品质不如意”成为困扰受访者的最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