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肯德基、麦当劳因为外卖产品定价高于堂食的同款产品而备受关注。但事实上,餐饮门店堂食、外卖定价不一,其实早已成为行业常态,7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发现除了自建外卖渠道和配送的肯德基、麦当劳外,西贝、嘉和一品、眉州小吃等相对依靠外卖平台开展外卖业务的餐饮品牌,也存在外卖定价相比堂食更高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餐饮企业的外卖成本正在随着外卖市场回归理性而逐渐提高,相同产品外卖定价与堂食定价不同是因为企业在两者上的成本结构不同所致。有分析人士认为,外卖定价高于堂食将会是长期趋势,外卖行业会随之更加趋于理性,靠补贴抢占市场会随之成为过去。
成本构成不同
在本次出现同一产品外卖定价与堂食定价不同的企业中,西式快餐巨头肯德基、麦当劳首当其冲,二者的共同特点是主要依靠自配送及自建渠道的方式拓展外卖业务,两家都分别设置了自有的外卖订餐入口。
以肯德基香辣鸡腿堡为例,在肯德基App上选择到店用餐,该产品标价为17.5元;同样是在肯德基App上选择外卖,该产品标价则为19元,并且需要另付9元的配送费,外卖订餐比堂食共需多花费10.5元。
在麦当劳也有同样的情况,选择外卖的汉堡要比到店自取的餐品贵2元,同款经典麦辣鸡腿汉堡套餐外卖价格也要比堂食贵5.5元,配送费也为9元。同样的套餐外卖相当于比堂食需多花费14.5元。
上述现象被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大众关注,并在7月23日晚间登上微博热搜。北京商报记者也分别联系到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相关负责人,肯德基方面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对此作出官方回应。麦当劳相关负责人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麦乐送使用高效整合的订餐服务系统、专门配备了确保食物高品质的送餐设备,有别于店内用餐成本构成及经营模式,采用单独的定价系统,同时,麦乐送订餐平台向消费者明示价格信息,确保消费者知晓价格详情。”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随着餐饮商品和服务收费标准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价格也随之放开,企业自定价格属正常现象,但是企业有对价格变动的告知义务,消费者可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企业要高度重视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的满意度,因为满意度决定了市场的存在与可持续发展。
外卖定价高亦为常态
除了自营外卖的代表肯德基、麦当劳外,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许多连锁餐饮品牌门店都存在外卖价格比堂食价格高的情况。
北京商报记者在美团外卖平台发现,嘉和一品和平里店相同产品外卖价格远高于堂食价格。同一款扁豆焖面,外卖价格23元,堂食价格仅为19元,牛肉肉饼的外卖价格为22元,堂食价格则为21元,其他餐品如皮蛋瘦肉粥、葱花饼等多种餐品均存在外卖定价高于堂食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致电该店了解到,外卖餐品价格较贵主要是因为商家要承担餐盒打包费用和部分快递费用。
同样的状况也存在于中式连锁餐饮品牌眉州小吃、小恒水饺的定价策略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眉州小吃环贸店主食、菜品及饮品等部分产品外卖定价高于堂食,对此,眉州小吃店内工作人员表示,外卖餐品价格叠加了餐盒费用和外卖服务相关费用。另据小恒水饺的负责人透露,外卖、堂食定价不一其实已经成为“行业规则”。
一位外卖平台的相关知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一些商家外卖价格上涨与外卖平台抽成和满减活动有关。“山东有些城市最早的一批商家还没有提价,有些商家一开始就提价了,有的最近才提价。”该知情人士表示。
“潜规则”还是新常态?
同样的产品,外卖和堂食定价不同究竟是否合理引发了众多争议。但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无论是自营外卖的餐饮企业还是依靠外卖平台发展外卖业务的餐饮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外卖成本的不断增长。
一位不愿具名的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外卖产品和堂食产品虽然从消费者角度看是一样的,但是从企业角度看差异非常大:“选择堂食的消费者不仅消费了产品,还消费了门店的环境和服务;而选择外卖的消费者不仅消费了产品,还要消费包材、配送费及平台服务。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消费者消费的同样是一个餐品,但实际消费的产品确是不同的,自然成本结构就会有差异。堂食的成本主要包括餐品原材料、房租、人力、能源,但外卖的成本除了店内所用原材料、房租、人力、能源成本外还要包括平台佣金、物流配送、外卖包材、流量营销等成本,二者如何能相提并论。”
他同时表示,外卖平台佣金上涨趋势不可逆,补贴也不会回到从前,餐饮企业如果想要从外卖业务中获利,调价就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花家怡园创始人花雷表示,餐饮企业外卖产品涨价是必然趋势,否则随着外卖成本的不断提升,企业根本无利可图,这中间如果有投机企业想要通过降低原材料品质或者用量的方式减轻成本压力的话,对于消费者及整个外卖行业都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疫情之下,餐饮业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餐饮企业积极转型应对危机,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然而消费者信心仍然有待恢复,行业复苏困难重重。
消费券是如何提振经济、带动消费的?4月17日,来自相关方面的数据显示,郑州本土餐饮品牌“阿利茄汁面”,3天核销消费券突破3000笔,其中阿利茄汁面绿地之窗店由于附近商圈、写字楼、郑州东站、快捷酒店的加持,发券后的营收数据比上月提升了76倍。
近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餐饮市场正在出现回暖迹象。然而,日前因个别餐饮连锁企业出现先涨价后致歉的现象也让餐饮行业乃至全社会开始思考:疫情过后,餐饮行业势必将历经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期,而对今后餐饮行业何去何从的一番思辨,或许将让传统餐饮市场掀起又一轮大浪淘沙。
中国内地餐饮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正面临新的利益分配矛盾和博弈。4月13日,沉默数日之后的第三方外卖平台“美团外卖”首次发声,以“叫屈”的方式回应广东省33家餐饮协会的联名投诉。
近日,海底捞、西贝等涨价的消息引发热议。有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后就不会去吃了。目前,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自救。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消费。
4月8日上午,随着现场主持人5个倒计时声音的播报完成,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促消费增活力稳增长”暨“管城味道”纪录片发布启动仪式在郑州商代亳都都城遗址广场圆满举行。
不用排队,便能“打卡”人气餐厅;不跑市场,海鲜也能送货到家。近期,无接触配送的餐饮外卖让原本受到疫情冲击的餐饮行业重现生机。
买几杯奶茶、吃一顿火锅,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被压抑许久的餐饮消费需求正在迅速复苏。近期,记者从各大餐厅、商场了解到,目前不论是休闲茶饮还是堂食正餐,消费者的餐饮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更多门店的开张也让城市恢复了平日里的“烟火气”。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目前,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饮业在积极复工复产,线上外卖、恢复堂食,这一切,都昭示着餐饮业的春天即将来了。 为助力餐饮业健康发展,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3月25日,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2020年度会长办公会议在郑州胜利召开。
近期,各地复工营业的商户正在不断增加,餐饮消费需求逐渐释放,越来越多的城市正逐渐恢复“烟火气”。记者通过采访北京多家餐饮店了解到,在保障疫情防控和饮食安全的同时,大量增加的需求提振了餐饮从业者的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