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双十一”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很多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已经启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获悉,为使广大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避开各类优惠陷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布以下相关消费提示:
小心低价陷阱,“低”价不低
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要关注平时的消费价格,看看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了解促销规则,预付定金的商品要谨慎下单
部分商家混淆“定金”与“订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消费者在支付前一定看好商品的预售介绍,并保留下单凭证。
慎点红包和链接
小心红包诈骗,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后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高额红包要小心,拆红包要求输密码不可信。
谨防低价拼团陷阱
1、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
2、低价拼团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信息。
3、虚假拼团链接有些可能带有木马病毒。
电商专供小心被“套路”
“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是在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上存在差别。所谓的“电商专供”商品一般价格较低但品质较差,特别是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谨防假货水货
网购商品时,因为不能现场挑选商品,假货、水货鱼目混珠,尤其在“双十一”时段,消费者切勿贪图便宜而买到仿冒产品。
保留凭证,及时维权
注意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时间期限,保留好消费凭证,比如聊天记录、购物记录、购物页面截屏等,以便出现纠纷时能及时有效维权。
100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央视公益直播为湖北带货超亿元,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直播6场带货1亿元……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
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恢复店内堂食后,群众到店就餐的信心仍旧不足。为推进餐饮业尽快恢复经营状态,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市场监管局做好3项工作,让消费者放心到店内就餐。
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网上买菜火了起来。不管是传统超市的线上平台,还是电商平台,线上订单都大幅增加。但由于货源组织能力和配送能力不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23日发布疫情对广东居民消费影响变化的调查报告显示,广东逾九成消费者已逐步恢复正常消费,服务业在疫情后有望率先迎来反弹,其中“吃、游、娱”最为突出。
近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些茶饮品牌因部分产品涨价而登上了微博热搜。郑州部分喜茶也上涨了价格,涨价原因究竟为何?消费者又是否认同?其他奶茶品牌是否也有涨价的行为?
鲜花消费“重度用户”晴小姐,近两年来一直在国内市场份额前三的某鲜花电商平台上订货,每月鲜花消费超过600元。但最近,她发现该平台出现了“欺负熟客”的情况,
近日,海底捞、西贝等涨价的消息引发热议。有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后就不会去吃了。目前,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自救。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消费。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吴女士最近颇为糟心,春节前她刚在小区楼下某洗衣店充值1000元预付卡,仅使用过一次。但几天前,她突然发现那家店已“人去楼空”,自己却从未收到任何告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