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人造肉概念再次成为沪深两市的热点题材,截至收盘,A股人造肉指数上涨3.60%,在各大概念板块中居于上游水平,板块内个股普遍上涨,双塔食品、东宝生物均涨停。据媒体报道,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与植物肉品牌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代“人造肉”产品预计将于9月面市。此消息让人造肉概念再次站上风口。
火热行情再现
12日早盘,人造肉概念表现亮眼,一度站上各大概念板块涨幅榜前三名。虽然截至收盘,在其他题材股纷纷走强的背景下,该板块的“光芒”被掩盖,但人造肉指数仍上涨3.60%,创6月1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人造肉概念曾一度火遍沪深两市。5月,美股人造肉概念第一股、植物造肉公司Beyond Meat股价一飞冲天,带火了一批涉及大豆种植及植物蛋白生产的A股小伙伴。双塔食品、哈高科、丰乐种业等个股一度大涨。
不过,在火热行情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造肉概念出现“冷却”。数据显示,7月以来,投资者对该题材的热情似乎被浇灭,走势呈现出明显的下行特征。人造肉指数自7月4日的近期高点至上周五,已经累计跌超13%。
此次人造肉概念卷土重来,行情重新被点燃,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消息面的提振。据长江日报报道,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与植物肉品牌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代“人造肉”产品预计将于9月面市。据市场人士分析,中国的初代人造肉能否获得消费者的大范围认可,口味是关键之一。李健团队主要是解决植物肉口味上的科学问题。
远期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来看,我国人造肉的市场规模还较小,仍处于消费培育的起步阶段。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曾表示,至少在中国市场,人造肉想要占领大众餐桌还为时尚早。除了较高的售价等因素外,“口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一项指标如果难以匹配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人造肉可能还是更多地属于“素食爱好者们”。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分析,人造肉并非是一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噱头,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一项命题。有分析称,随着人口膨胀,如果人类继续以现在这样的规模和速度吃肉,土地、水资源、碳排量等都将面临巨大压力。随着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不断增加,全球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的饮食选择。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得以保障,制作成本、口感、接受程度方面得以改善,那么其市场潜力将是具有颠覆性的。
巴克莱银行此前曾发布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十年,人造肉有可能拿到全球肉类市场10%的份额,规模扩大至1400亿美元。
兴业证券表示,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培养肉两大类,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制造技术是植物肉,其代表公司主要是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植物肉汉堡的价格比普通汉堡贵20%左右,随着规模化生产等原因,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素食、健康、环保等因素推动人造肉市场快速发展。MarketsandMarkets预测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目前美国、欧洲是最大的市场。亚太及南美国家对植物性人造肉的巨大需求也将推动人造肉市场快速扩大,其中亚太植物肉类市场预计将由中国主导。
4月7日,国务院宣布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上之前已经批准的59个,全国将有105个综试区,覆盖了30个省、自治区、市,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4月16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新冠疫情下3月中国餐饮业生存现状报告。
瞧!商场街区,店面相继开业;景区公园,客流陆续增加;衣食住行用恢复往日便利,熟悉的城市正在回归。与此同时,新亮点也不少:企业转型,捕捉线上机遇;文娱直播,尽展“云”端精彩。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千姿百态,新型消费加速发展。
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要加速走出去,就要不断提升中国酒文化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制定中国白酒规则的文化力量,也需要酒商面对消费者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在销售端和服务端不断提升中国酒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感召力。
2020年开年之际,一场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悄然席卷全国。每一个关于疫情的消息,都牵动着大家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自疫情爆发以来,无数医护人员、民警、社区基层管理人员冲到抗“疫”一线,
据韩联社3月30日报道,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带来的冲击,韩国中央政府将携手地方政府划拨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7.9亿元)预算,向收入下游70%的家庭发放灾害补助。
疫情冲击下,中国消费数据罕见地出现负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消息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20.5%。
为做好餐饮业疫情防控期间金融保障,帮扶餐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3月10日,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方面,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行业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非接触配送”等模式升温。如何看待疫情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如何在新消费业态中找寻中国消费升级的新动力?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
近期,中国部分航线机票价格“跳水”,有分析认为是中国市场遇冷和经济下行的表现。但民航专家持相反观点:这实际预示着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复苏。